一家企業和中試平臺的雙向奔赴(走進產業地標·在高新區感受新質生產力)_中國去九宮格時租網

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。”“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,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。”

國家級高新區,是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以發展高技術產業、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為目標的科技產業園區,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。目前,我國已有178家國家級高新區,在創新能力、企業實力、產業競爭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。記者日前走進其中的4家高新區,了解當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做法與成效,感受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良好小樹屋態勢。

——編  者

走進成都臻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部,一幅世界地圖光點閃爍:140多萬臺智慧交通設備遍及104個國家和地區,服務近1.5億客戶。公司從創立到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用時不到12年;從推出首款車牌識別設備,到成為國內市場占有率超五成的“隱形冠軍”,僅用3年時間。“從開發試驗樣品到誕生暢銷產品,是中試平臺助我們完成了‘關鍵一躍’。”臻識科技董事長任鵬感慨道。

中試,是把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的過渡性試驗。創新“從0到1”“從1到10”,再從“10到N”,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之路上,中試平臺能解決哪些難題?如何與企業互補成長?在成都高新區,記者深入了解到一家“小巨人”企業和中試平臺的雙向奔赴。

“從0到1”——

中試平臺助力創意變產品,將創新成果從“書架”搬上“貨架”

臻識科技的產品展區里,擺著一臺車牌識別相機。這是他們推出的首個“爆款”產品,也是國內最早一批車牌識別相機,效率是人工作業的3倍多。2014年上市以來,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。

領先產品源自專業積累。任鵬帶領的創業團隊大多來自電子科技大學,是國內最早掌握相關核心技術的團隊之一,多年鉆研圖像識別檢測跟蹤三維配準技術。2012年前后,車牌識別應用興起,他們創辦公司、扎進“藍海”。

當時,很多停車場出入口大多還需人工取票,而車牌識別相機能幫助停車場實現無人值守。

沒想到,當軟件要轉化成硬件產品時,困難重重。起初,團隊跑到廣東找工廠做樣機,結果訂單量太小,大工廠不接單。隨后又摸索自建產線,卻越做越發現“隔行如隔山”。

“硬件制造對我們太陌生,公差、制程、供應鏈等要求五花八門,很多環節‘兩眼一抹黑’。”任鵬苦笑,硬著頭皮做出的樣機質量堪憂,返修率高達10%。

產業化遭遇“攔路虎”,怎么辦?

焦頭爛額之際,2014年,通過朋友介紹,任鵬結識了高新蜂鳥智能硬件中試平臺(以下簡稱“蜂鳥平臺”)負責人田勇。他的一句話,正中臻識科技的痛點:“初創企業更偏向技術研發,但創意轉化為產品必須具備可制造性,如果缺乏工程能力和市場舞蹈場地意識,成果很難從‘書架’搬上‘貨架’。”

“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辦。原料采購、產線布局、運行管理,對我們而言投入大、鏈路長、門檻高,中試平臺恰好能一站式解決。”任鵬看到了轉機。

另一邊,田勇著手對企業做可行性評估。“技術有啥創新性?產品是否可制造?市場前景在哪里?這些問號,心里先要有底。”田勇說,經過對企業技術積累、行業前景、團隊協作等深入調研后,他們堅定了合作信心。

很快,蜂鳥平臺和臻識科技一道對樣品拆解復盤,找出返修率高的“病因”:樣品設計是靠譜的,問題就出在制造上。經過一番產品改模和工藝調整,第一批產品成功上市,打開了市場。

“從1到10”——

中試平臺賦予企業供應鏈、設備、工程三大能力

位于成都高新區的蜂鳥智造中試基地,潔凈的車間里,工瑜伽場地人們在試產裝配線上組裝路內巡檢四目相機。這是臻識科技研制的新一代產品,實現了相機對目標的高精度定位和實時實景數字孿生,目前已應用于智慧停車等場景。

從雙目、四目相機,到球機、槍機等,10年來,企業的智慧交通產品不斷迭代升級,每年都要找蜂鳥平臺試產幾十種產品。“從這里走完中試,我們才敢放心推向市場。”任鵬說。

“中試能為企業創新提供更低成本試錯的機會,在產品投產前查找問題、彌補缺陷。”田勇解釋,提高產業化成功率的關鍵,在于中試平臺的三大能力,即供應鏈能力、設備能力和工程能力。

先看供應鏈能力。“產品要轉向規模化生產,如何配套供應鏈是一大難題。中試平臺時租深度介入供應鏈,可提供多樣化解決方案,既能根據客戶需求推薦供應商,也可以托管包辦,完成‘交鑰匙’工程。”田勇舉例說,曾經,像臻識科技等企業要去各地一家家尋找供應商,蜂鳥平聚會臺經過多年積累,在川渝地區掌握了完善的智能硬件供應鏈,本地化率達到90%,能更快匹配客戶量產需求。

“小到存儲器、芯片,大到結構件、鈑金件,通過中試平臺都能找到。”任鵬回憶,他們曾想選用一款使用壽命一年以上的電池電源,試了很多產品都沒達到效果,向蜂鳥平臺提出需求后,很快就對接到供應商。

設備能力也很重要。智能相機對硬件性能要求較高,光學、機械、結構等檢測項目繁多,以前得找不同機構送檢,很容易拖延產品開發。近幾年,蜂鳥平臺專門建設了檢測室,各類設備一應俱全,既幫企業節省了檢測時間,還能及時發現并推動解決產品振動、防水、信號屏蔽等方面的問題。

最關鍵的是工程能力。創新成果轉化過程中,既懂科技又懂工程的人才十分稀缺,而蜂鳥平臺聚集了近百名工程師,能從項目管理、質量控制、工程工藝等方面對產品提出改進方案。

“在項目前期,蜂鳥平臺工程師就會加入我們,一起研判解決設計、制造、返修等方面問題,把更多風險排除在量產之前。”任鵬說。

研制一款高位車牌識別相機時,中試平臺起了重要作用,臻識科技是國內首家將相機云臺小型化并做進護罩內的企業,這種設計能提升設備運行可靠性,但也導致相機視窗玻璃面積更大,引發起霧等問題。合作中,蜂鳥平臺的工程師幫助臻識科技工作人員調整玻璃材質,并從疏水涂層、內部加熱等多方面給出優化辦法。

蜂鳥平臺提供的中試服務并非“免費的午餐”。“中試平臺也要考慮經營,創新項目概念驗證、成熟度驗證、可靠性驗證等環節都會向企業收取服務費,這更考驗平臺的市場經驗和工程能力。項目孵化越成功,企業中試訂單和合作才會越多,這將促進企業創新與中試平臺相輔相成、形成良性循環。”田勇透露,蜂鳥平臺運營已持續多年實現盈利,中試服務收入過億元,與12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19家高校院所開展合作,成功轉化創新成果200多件。

“從10到N”——

完善“中試+”生態,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更多配套服務

成都高新區一處停車場內,充電樁車位上豎起一排排地鎖。隨著汽車駛入,車位管理智能相機識別是新能源車,地鎖隨即落下,充電完成后將自動提醒車輛駛離。“這套產品受到市場歡迎,目前每月出貨量達上千臺。”在任鵬看來,隨著新產品越來越多,企業的創新需求已經不限于中試,對前期研發、應用場景、企業融資等配套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。

“對平臺自身來說,做中試如同‘尋寶’,投入周期長、不確定性高,要實現長遠發展,不能只做中試這‘一錘子買賣’,而要用好中試積累的產學研用資源,延伸更多創新服務。”田勇向記者介紹了完善創新服務鏈條的幾種家教新方式——

“中試+應用場景”。中試平臺與高新區合作,引導央企、國企為中試項目提供應用場景,開展驗證示范。

“中試+概念驗證”。蜂鳥平臺在創新鏈上游與高校院所加強合作,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持,同時還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布局、保護、運營等專業服務。

“中試+人才培育”。蜂鳥平臺與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共建技術經理人中試實訓基地,為高校院所、初創企業培育更懂產業的科創人才。今年已實訓培育技術經理人400余人。

建設中試平臺,成都高新區始終突出市場化,并在市場自發合作的基礎上對“中試+”生態的薄弱環節給予精準有力支持。目前,高新區49個中試平臺深度匹配1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,超過九成中試平臺以市場化方式運營。下一步,成都高新區將按照“政府引導、市場主導”的方式,繼續完善“中試+”生態,爭取到2025年建成中試平臺60個,年均服務中試項目700個以上。
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